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业界资讯 - IT界人物
出处:美洲时报、华侨华人 作者:萨莎 编辑:林澜 有263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e时代精英――华裔IT人的故事

说起IT这个词,很多人都有着自己对它不同的理解。有人说,IT就是与电脑、网络有关的技术;也有人说IT不仅仅只是与电脑有关,还与商业有着紧密的结合。
    
    
其实,IT一词已经存在多年了,IT的缩写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中文翻译叫做信息技术,指的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能采集、存储、处理、管理和传输信息的技术。由于IT的英文简单易记,而暂时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中文解释,人们还是喜欢用这个英文缩写词。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少人提起从事IT业的工作人员,都认为他们有着无可比拟的天资,和常人没有的思维。而“IT精英是大多数人形容这些业内人士的用词,似乎IT与精英之间有着亲密关系。编程员、程序员、网络维护员、网络设计员、安全防护员等都是属于IT行业。虽然这些行业分工不同,但最基本的电脑语言知识和逻辑思维都是相通的。
    
    
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城聚集着世界上多家顶级大公司,而每家公司里都有华人员工。
    
    
梦的开始——改行学电脑
    
    
陈先生今年34岁,任职于纽约下城一家大型软件开发公司。他所工作的部门有大约80个人,其中华人与印度人各占15%左右,而俄罗斯、中东裔的同事加起来也有10几个。陈先生是一名编程员,即Programmer。每天8个多小时坐在电脑前,加班对他来说也是家常便饭。陈先生已经在这家公司任职3年了,每天基本都重复同样的工作程序,虽然感觉很无聊,但是工资待遇还不错,他对这份工作基本满意。
    
    8
年前同妻子一起来到美国留学,自己在科罗拉多州的一家大学取得了环境学硕士的学位,妻子则是研究生物学。谈起环境学,陈先生笑出了声,他说:我告诉所有美国同事我以前研究的是环境,如今研究的是电脑,他们谁都不信。陈先生毕业之后没有找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除了在学校的研究所里做助教之外,他想不出还能找到什么工作。
    
    1997
年正是电脑网络业红火的时候,陈先生的大多数朋友都转行改学电脑,这样可以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圆自己的美国梦。他说:我们留学生来到美国就是想读一个好的科系,然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接着结婚生子,买车买房子。当时改行学电脑对所有中国留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梦的开始。
    
    
放弃了环境学,陈先生马上调整自己进入了电脑世界。他发现,电脑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学。从广州中山大学生物化学系毕业的他在大学期间就对电脑稍有了解。现在为了工作,陈先生不得不咬牙苦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让自己成为一个电脑专业人士。回想起当年,陈先生说:那时候日子很苦,没有钱。我的学费都是妻子工作赚回来的。夫妻俩生活过得虽然拮据,但期待着陈先生毕业的那一天。日子很快就过去了。研究生还没毕业,陈先生就开始到处发简历。听说纽约的工作机会多,他毕业后马上与妻子来纽约找工作。他认为,纽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IT的工作应该相对好找。果不其然,在短短一个月中陈先生先后面试了5份工作,最后在下城一家小型电脑公司找到工作,主要是编程序。
    
    
由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陈先生工作的前半年异常辛苦。他说:学校学的知识都是基本的,而真正的运用要靠自己的再学习和在工作中积累。刚开始陈先生每晚都要加班,一个程序没有写对,一个编码没有编好,就意味着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都白费了。面临着经济上和工作上的双重压力,陈先生发誓要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自己,否则就会面临着新的失业危险。他说:好在那个时候IT人员很吃香,要不然我早就被更有经验的人顶替了。
    
    
陈先生的努力没有白费,在那家小公司工作一年后就有猎头找上门来,看着自己的年薪要比以前多7000多美元,陈先生跳槽了。而这个公司,就是他一直任职到现在的软件公司。福利好、工作时间不算太长,也申请了绿卡。他说:我感觉自己已经稳定下来了。陈先生是幸运的,第一次换工作就找到一家好公司,薪水年年涨。他说:虽然跳槽跳得越多,赚得越多,不过我认为做IT这一行经验很重要,稳定性也很重要。没有老板想要看到自己的员工把软件设计一半,丢下烂摊子就走了。据了解,华人员工在公司里的表现都可以得到上司的赞赏。他们认为,华人勤劳、聪明、不怕吃苦,最主要是因为华人员工很有责任心。陈先生说,他刚进公司的前几个月,每晚都会加班到晚上9点以后,而自己从来没要求过加班费。他说:中国人就是这样,害怕派给自己的事情做不好。我们是外国人,在语言和文化上都与美国人有差距。在工作上,我还是认为笨鸟先飞'这句话很对。我做不完的,不会做的,就要花多一点时间去研究。陈先生的勤奋得到部门经理的好评,也是其他员工学习的典范。
    
    
说起CSFB(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公司,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家国际化金融投资公司。在全世界50多个分部有着6万多员工的CSFB是很多华裔金融、IT精英眼中的理想归宿
    
    
鲁先生今年32岁,在CSFBIT部门已经工作5年了,目前的职务是助理副总监1996年来美国的鲁先生与其他留学生一样,开始读生物学,后来改学计算机。当年与他同一时期来读硕士的十几个同学里,只有一个没有转专业,其它全部转读电脑。他说:那时候知道学电脑好找工作,很多人都找到合适的工作。改行学电脑的鲁先生认为中国人比较聪明,学起来并不太难。他说:很多人都认为编程、编码很难,其实只要你有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和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学了。在新泽西理工大学拿到毕业证之后,鲁先生很快就在一家由印度人开的软件公司找到工作。当时在学校学的各种编程语言都在工作中得到了应用。他说:学校学的东西并不是全部,最主要的就是看如何把所学的运用在工作当中。鲁先生回忆到当年IT业非常热,很多学生还没毕业就找到实习或者正式的工作,IT人当时已经达到供不应求的地步。
    
    
现在的鲁先生在IT部门负责创建银行的贷款系统、收费系统等等,同时维护和检修系统。他说:计算机行业变化特别快,一年半载就有很大发展。作为华人、作为一个IT人,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是最重要的。每年鲁先生都会参加各种培训班,给自己充电。
    
    
除了上下班,鲁先生还跟几个好朋友设计一个华人交友网站,希望通过各种渠道把美国的华人联合起来,互相帮忙。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设计属于自己的网站,想必鲁先生做起来应该轻车熟路。
    
    
梦不是都美妙——工作其实不好找
    
    
马晓洁是IT精英里不多的女性。2000年来到美国攻读电脑硕士的她为了找到好工作而从文科转读电脑。她说:来美国之前,大学里很多在美国读书和工作的师哥师姐们都会跟我们讲,在美国学电脑好找工作。其实,在2000年的时候,IT业已经不那么热络了。马晓洁学习电脑的过程非常痛苦。由于以前学文科,对电脑的知识只停留在上网和操作办公软件等,突然开始学习编写程序,她需要学的、记的比其他人多出好几倍。当时在学校里同时学习的有很多中国学生,他们大多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电脑基础知识,比马晓洁更容易上手。
    
    
从简单的编写程序到自己动手写程序,马晓洁经过两年的锻炼后终于出师了。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她开始了找工作的漫长之路。几年前学电脑的华人学生总是能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大多数留学生都听说过还没毕业就有公司抢着要人的情况。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衰退和美国就业市场的下滑,不少学电脑的硕士生,甚至博士生都找不到工作。马晓洁说,很多人学电脑都是抱着将来好找工作的愿望,而并没有真正学到所需要的知识,只是混个文凭。求职市场的不景气让这些只有一纸文凭的留学生们非常焦急。据了解,IT公司大多喜欢聘请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上手快,工作稳定,不像刚毕业的学生既没经验,又喜欢跳槽。虽然IT公司要付给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更多薪水,但省去了培训、检验毕业生的时间。
    
    
据了解,刚刚毕业进入IT行业的新手年薪大约在4.5万至5.5万美元之间,而有着35年经验的员工大约有89万的收入,资深IT精英甚至可以拿到12万到15万的年薪。进入管理层的资深IT人则可以拥有更高的收入。
    
    
马晓洁称自己是个过来人,她深知进入IT业的困难。我们都是留学生,来到美国希望拿到身份,找一份好工作。可刚毕业的学生要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工作,公司还要办理工作签证,这么多条件,很多公司不聘请我们这样的外国人。她还说,除非是非常优秀的华人IT业者进入大公司工作,薪水和身份都不是问题,而大多数华人都是从IT业的最底层开始,不花23年是不可能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中的。当年发了几百份简历,马晓洁还是没有找到工作,生活拮据的她留在学校,为学校作维护网站的工作。虽然钱赚得不多,但足以维持生活。一年以后,她找到了一家由华人经营的软件公司的工作,做编程员。这家公司只有4个员工,专门帮助中国国内一些公司做软件。在小公司做了没多久,她就辞职了。我想要的IT工作不是这样的。我接触不到大公司,接触不到其他IT人士,我认为在这里没什么发展。
    
    
马晓洁很幸运,因为她丈夫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马晓洁辞职的时候他刚刚转为住院医生,绿卡也在申请中。马晓洁的很多同学都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身份快要过期,不得已回到学校去攻读博士学位。有的还想继续在IT业发展,选择电脑专业,也有的认为IT业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改行研究金融和经济学等。马晓洁说,读博士是没有退路的退路。如果他们拿着电脑博士的文凭,大公司一般不会聘请他们,因为公司需要付给博士毕业生更高的薪水。试想,一份工作如果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都可以做的话,公司当然希望付较低的薪水给大学生或者研究生,而不是选择博士生。大多数读电脑博士的华人留学生最后都留在学校进行研究工作,毕竟在真正的IT行业中,实际操作比理论研究的机会要多出许多。当然,那些拿着金融或经济学的博士生,同时也拥有电脑硕士生学位的人,在找工作的时候有着一定优势。
    
    
管理层——IT人的期待
    
    
大多数IT人都比较年轻,年龄在2440岁。从事IT业的人都说,做这一行年纪越大越没有优势。不同于其他行业,资历越老、经验越多就是资本。IT界需要的是新鲜人。他们所学的最新计算机知识和在公司工作十年以上的老员工比起来要有用得多。而大多数编程员和设计员需要大量用脑,年轻人身体好,脑子快,记忆力好,年纪大的就相对比较慢。很多步入30岁门槛的IT人都在为自己的将来打算。
    
    Barry Liu10
岁与父母从广东台山移民来美,目前在Alliance Capital投资公司的IT部门工作。从小对电脑感兴趣的Barry上大学时候选修了一些电脑课程,可是他发现在学校所学的计算机知识都很陈旧。大学没有毕业,Barry就开始了他的IT路。刚开始在一家经营电脑硬件的公司做,负责修理电脑。平日自学计算机课程的他很快就学会编程、编码等技术。在Y2K千年虫来袭之前一年多,Barry顺利地找到一份IT工作,专门负责排除千年虫。Barry说,那时候IT工作很好找,即使当时的他没有文凭,但凭着自己的经验,还是被公司录取了。2000年后,千年虫并没有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而IT就业市场渐渐下滑。Barry辗转在几家银行的IT部门任职后最终留在了Alliance Capital
    
    Barry
表示,现在学电脑的人特别多,那些既有文凭,又有经验的新人对他们这些没有文凭的人是竞争。Barry摸着脑袋笑着说,大多数IT人每天都要对着电脑工作超过10个小时以上,很多人都有谢顶的现象。大多数IT人都希望能够在40岁之前转入管理层,可以领导小组作项目,而不是自己亲历亲为编写程序。
    
    IT
人一面拼命工作,一面还会在业余时间里继续学习。他们中间有的攻读金融硕士学位,也有的读MBA工商管理硕士,希望自己有机会在管理层发展。
    
    Jack
,单海祥10年前从香港移民来到纽约,目前是Metro North Railroad(北方铁路公司)IT部的工作人员,是一名编程员。Jack的工作是维护、检测和升级铁路电脑网络系统,确保铁路通讯良好。有时候网络系统出了毛病,他就要24小时随叫随到,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
    
    Jack
在大学学的是经济,也是因为听说IT就业市场非常红火才转学电脑专业,他说:我觉得转行转对了,这个工作非常有挑战性,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个好的锻炼。
    
    
在同一家公司工作6年后,Jack也认真地考虑过自己的将来。虽然在公司的IT部门有着不少华人员工,可真正能够升职做到部门经理或者进入管理层的华裔还是少数。他说,这份工作是吃青春饭,不能做一辈子。像其他IT人一样,Jack也上夜校,取得了一个MBA学位。他说,华人能干勤奋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毕竟这里是一个白人领导的天下,华裔需要付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才能打入主流社会。
    
    
JackBarry这样的IT人经常会与同行们相约聊天,交流经验,希望得到更多专业信息。他们都说,IT人的将来就是向管理层发展,而不是做一个有经验的编程员做到退休。
    
    IT
——竞争异常激烈
    
    
在前不久结束的国际IT高科技高峰会议上,来自全世界的IT大公司都派代表出席。CiscoAMD、全球最大商务信息机构Gartner等各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讨论世界IT业的发展。
    
    
在会上,记者采访了到会发言的中国旅美科技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他表示,近几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金融和高科技服务业已经开始打入国际市场。目前IT业在全球每年至少有3000亿美元的市场,但中国占有的份额很小。华人如何进入IT这个国际化领域,如何发挥华人的优势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据了解,印度裔IT人在美国占了主要地位,而华裔、俄罗斯裔排名其次。IT人鲁先生说,可能因为印度人进入IT行较早,现在在美国已经形成一定的优势。人们一想到印度人,就会联想到IT业,而华裔IT业也只是近10年来才开始发展的。在Barry任职的大楼旁,是公司的IT大厦,进出这栋大厦的几乎全都是印度人和华人。看来,印度裔和华裔已经成为美国IT行业的主要组成人员。Barry说,每到中饭时间,大楼里就传来阵阵饭香,都是印度的咖喱味和中国的炒饭味。另一位在下城工作的IT小伙子Jay这样说:我们公司大约有20%的员工都是印度人,他们大多都在美国受过教育,说着非常流利的英文。而有的华人虽然也在美国上过学,但是英文程度不如印度人好。当然,在印度,英文是官方语言,这对印度人在美国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大多数华人生性比较害羞、内向,往往只是埋头苦干自己的工作,不常常与经理或者其他同事交流。很多印度人性格活泼一点,英文说得比较好,容易得到上司的喜欢。但很多华裔IT人都认为,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因为在任何公司里都有非常出色的华人或者印度人。
    
    
马晓洁就告诉记者,她所任职过的公司里印度裔员工很多,她发现印度人很抱团。一个印度人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他会介绍给其他同族裔的朋友,而一旦公司有职务空缺,进来的新人一般都是印度员工介绍的,或者认识的。相比之下,华人比较怕麻烦,害怕自己介绍来的朋友不能胜任工作,将来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便。
    
    
据了解,目前纽约市有很多家由印度人自己开办的电脑培训学校,专门为想要进入IT业的印度裔移民服务。虽然华人社区也有一些电脑培训班,但没有专门培训IT人员的机构,所有要进入IT业的华人都需要在美国得到专业毕业证。
    
    
目前印度是美国IT业的最大基地。很多公司都会把软件开发、编程等项目拿到印度去加工,这就是所谓的外包服务。在这一次的IT高科技高峰会上,国际性IT业者都表示,中国是继印度之后的第二大IT领域。
    
    
什么是IT外包服务?IT服务外包就是把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交给专业化服务公司来做。它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信息化规划(咨询)、设备和软件选型、网络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建设、整个系统网络的日常维护管理和升级等。是企业迅速发展企业数字化,提高数字化质量、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节约信息化成本的一种途径,也为个人用户提供巨大的帮助。据资料显示,外包支持服务的公司,比什么都在自己公司里做的公司,运行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首先,专业公司提供的外包服务,比公司自己成立服务部门的工作更为高效、专业。第二,单个公司对于服务的需求是不确定的,不稳定的,必定造成资源的浪费,但外包服务公司的资源配备,完全按照业务的数量。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通过外包服务,不必组织公司资源来完成目标项目,而可以直接通过外包的方式,马上获得。在美国,人人都知道时间是最宝贵的,任何公司都希望能够用最少的花销,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好的IT产品。
    
    
目前来讲,美国外包服务一大半以上都由印度人完成,而剩下的则由华人和俄罗斯人完成。来参加IT会议的亚利桑那州议员Matt Salmon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的大多数国会议员很少出国了解国外的情况,而大约只有15%的议员会选择中国。他希望更多的美国人、美国公司可以了解中国的IT业现状,了解华人IT精英的优势。美国IT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外包服务国家,而中国IT业的发展和华裔IT从业人员的技术提高是可以为中美带来双赢的。
    
    
据了解,目前在美国国内从事IT行业的华人中,99%以上都是公司在本土雇用的员工。这些华裔员工有的出生在美国,也有的持有留学生签证来上学,很少有公司专门在中国国内招聘的员工。而对于印度人来说,很多IT人都是直接从印度被招聘来美国工作的。他们的IT技术知识全都是在本国学到的,而他们流利的英文超过大部分刚来美国的华人,因此得到更多IT公司的青睐。
    
    
就像一位刚刚从学校毕业的IT新人告诉记者的那样,进入这个行业非常不容易,但只要有了足够经验,和更好的交流方法,无论什么族裔的人都可以在IT业立足。但这位IT人希望更多的华人可以认识到IT业的重要性,能够尽可能地成立一些华人组织,为想要进入IT业,和已经在IT业立足的华人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取长补短,学习印度人的团结精神,让更多华人成为IT业的精英。

来源:美洲时报(作者:萨莎)、华侨华人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为净化校园网络,防止网络广告及发布违规评论内容,本站评论暂时关闭,给你带来的不便请原谅!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04-2005 网视电脑学校 制作:Patriot.Edm   页面执行时间:859.375毫秒